人之所以付出,我想並不是完全不求回報的
企業管理也說,溝通程序是否完整,最終視對方是否有所回饋決定
沒有回饋,整個冗長且繁複的程序便宣告失敗
而就公平理論來說
認為每一個人對於自己與他人的投入,
會和彼此所得到的報酬結果做比較,並維持一個平衡
滿足感乃取決於自己所得到的報償與其對工作間的投入是否公平而定
人會去認知他們自己的投入與產出比率,進ㄧ步與他人比較
然後試圖矯正不公平的部分
所以,全心的付出,得到的報酬卻低於期望、等於0或甚至是負需求
不僅無法得到滿足,漸漸的無力感越來越重
直到終於什麼也付不出去、放棄為止。
在工作上我們可以用金錢來表示獎酬;在感情裡,Nothing。
想要對等,是種妄想。
我們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希望對方也能為我們做一點改變
希望對方多在乎自己一點、希望對方像我愛他那樣愛我
不奢侈地追求對方愛你更多的幸福,但至少
可以公平的分出兩份相等重量的愛吧!!
可是,求公平,其實也是一種奢侈。
我覺得,要求對方「必須要付出你認為同等的愛來回應你」
就像要求「要親眼看到聖誕老公公將禮物放到你的襪子裡」
是一種夢想,但不實際;可以當作指標,但無法成為結果。
在感情裡一直追求公平的人,到最後只會越追越灰心。
一個人如果真愛你,他會感受到你為他做的,並心甘情願去包容與配合
為了讓你開心,他願意改變自己的某些缺點,來讓彼此相處得更佳融洽
只有發自內心,才沒有勉強、沒有埋怨與不公平
如果對方根本不為所動、不在乎,你一昧的發洩你的憤怒只是白費力氣
浪費你自己的眼淚與力氣、讓心臟被怒氣與哀傷輦得死去活來
結果呢?
只是你自己一直演著獨角戲而已
真的很累...
所謂:「一旦認真,就輸了。」 不只輸,還輸得徹底。
- Jul 09 Thu 2009 09:23
妄想對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